“别人12岁还在背乘法口诀,她已经和世界纪录保持者肩并肩。”
这句话刚刷爆朋友圈,评论区却吵翻了:天才到底是练出来的,还是老天爷赏饭吃?
一句话把事说清:中国12岁小将于子迪,在世锦赛200混决赛从第七追到第四,离领奖台只差一步,而且她还有两个更拿手的项目没比。
DB电竞官网悬念先抛给你:如果今天只是“热身”,那她到底能游多快?
镜头回到比赛现场。
前半程蝶泳,她贴着世界顶尖选手,像影子一样甩不掉;蛙泳一转身,节奏突然掉链子,一下掉到第七,弹幕里全是“完了”。
可最后50米自由泳,她像把油门踩到底的小摩托,一截一截咬回去,触壁那一刻,大屏幕打出2分09秒21——她自己都没想过能进2分10秒。
现场解说直接破音:“这成绩,把12岁男女组的世界最好成绩全刷新了!”
观众席上的家长互相对视,心里五味杂陈:咱家孩子连800米都喘,她怎么就把地球纪录给改写了?
更扎心的是,教练赛后一句“她200蝶和400混更强”,直接把悬念拉到天花板。
有人开始算账:要是200蝶真能上领奖台,她会不会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世锦赛奖牌得主?
也有人泼冷水:别捧杀,孩子还在长身体,万一伤了呢?
两种声音都没错。
我们见过太多“伤仲永”,也见过“大器晚成”。
可有一点没人否认——于子迪的训练量摆在那儿,每天1.5万米,一年只休息四天。
换作成年人,可能早就罢工;她却在日记里写“今天比昨天快0.3秒,开心”。
这份开心,比奖牌更珍贵。
所以,与其争论她是不是神童,不如想想:我们到底想从孩子身上看到什么?
是赢,还是那股“我乐意”的劲儿?
留言区留给你们:如果12岁的你,被全世界盯着游进2分10秒,你会害怕,还是兴奋?